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

山西长治 立足十大行动再出发

发布时间:2023-07-12 09:23:59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区域教育行政部门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如何找到串起各项工作的那条线,化零为整、化散为聚,推动每项工作都能发出“响声”?山西省长治市找到了“通过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这样一条线,撬动区域教育走向高质量发展。

2019年7月,长治市委、市政府出台《长治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教师免费进景区、乘公交,全市二甲以上公立医院设立教师门诊挂号专用窗口,取消校长行政级别,实行校长职级制……这些都是“十大行动”的内容。此举一经推出,引发强烈社会反响。


【资料图】

2019年10月,《中国教师报》以《重建教育生产关系》为题对长治市推进“十大行动”进行了报道,报道发出后,长治市的经验受到广泛关注。2019年11月,教育部“落实全教会奋进迎华诞”第10场新闻发布会在长治举行;2020年10月,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暨教学工作会议在长治召开。长治市以“十大行动”这条主线激活了区域教育的一池春水。

队伍建设是一个区域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队伍素养的整体提高才能促进区域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十大行动”瞄准校长、教师队伍建设,启动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和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理顺了管理体制,盘活了资源存量,最大限度发挥了人才队伍对区域教育发展的支撑作用。

2019年,长治市在2018年选取市直7所学校进行试点基础上,将校长职级制改革列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小学校行政级别全部取消,教育行政部门自主聘任校长,打破了原有的校长行政化管理模式,建立了校长职业发展的4级12档职级制度体系。

截至2020年底,长治市直学校和12个县区全面完成校长职级制改革,共聘任校长585名、副校长950名。

“校长职级制改革促进区域教育发生了6个改变:一是打破了校长校际交流壁垒。取消中小学校长处级、副处级、科级的行政级别,校长可以在校际无障碍交流。二是校长队伍年龄结构得到优化。校长平均年龄由改革前的51岁降低为49岁。三是校长专业化水平得到提升。全市校长师范类专业从业率达到100%,较改革前有明显提升。四是校长安心办学治校时间得到保证。改革后校长脱离行政事务的束缚,参加各类会议的时间缩减60%以上。五是校长队伍活力切实激发。六是推动教育回归本真。弱化了行政级别在学校所产生的‘官本位’思想,更多教师选择了走业务骨干、名师发展的方向。”长治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校长的评价导向变了,教师队伍的活力如何激发,怎样盘活教师存量?为解决教师调动中审批部门多、盖章环节多导致的教师交流不畅、学校不能及时调整配置教师等问题,长治市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行教师聘期制、校长任期制,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于2018年选取7所市直学校和上党区(原长治县)进行“县管校聘”试点改革,2020年全市全面完成,建立了编制部门控制教师编制总量、人社部门控制教师岗位总量、教育行政部门在总量控制范围内对各学校编制和岗位数量进行动态调整的管理体制。

“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实现了教师的顺畅交流,建立了‘按需设岗、按岗聘任、人岗相宜、岗职相符’的教师管理机制,同时缓解了教师性别失衡问题,也盘活了教师编制资源。”长治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尚高明说。

据了解,“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当地简化了教师流动的11道手续,破除了“多龙治水”的管理格局。截至目前,全市共交流教师1489名、落聘教师103名。全市中小学内设机构核减263个,中层管理人员减少378名,全部充实到教学一线。建立教师按男女1:1比例设岗招聘的教师补充机制,全市新招聘男教师占比由2019年的31%提高到43%。对年龄偏大、长期有病不适应教学工作的教师,工作年限满30年,或工作年限满20年且距离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经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同意提前退养,空出编制用于补充紧缺学科教师。

聚焦教育改革难点,瞄准群众关切热点,这是长治市出台“十大行动”的出发点,也是教育人紧跟时代脉搏的主动出击。当“十大行动”效果初显,下一步将如何推进区域教育走向更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长治市把目光聚集于传统文化,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2年10月,长治市在全省首家出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成立市级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室,召开全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展示交流活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机融入思想品德教育、艺术体育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各学科,贯穿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各学段,持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精心打造特色校本课程,提炼设计富有内涵的校训、校徽、校歌,将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融入日常教学和管理。同时,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校内资源与社会资源相补充,广泛开展传统技艺展示、红色教育基地研学等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长治市还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元素,将家校教育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依托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课堂深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专题讲座、“书香家庭亲子共读”等家校共育活动,初步达到教育一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一个村(社区)、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长治教育人始终保持敏锐的嗅觉,大胆探索,精准找到促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线。面向未来,我们将勇毅前行,在建设教育强国的进程中贡献区域力量。”尚高明说。

《中国教师报》2023年07月12日第13版 

作者:本报记者 孙和保

标签:

Copyright   2015-2023 今日质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