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河村位于红安县永佳河镇东北15公里处,13个村民小组,24个自然塆,460户1900余人。近年来,叶河村紧紧围绕“坚持五共理念,缔造美好叶河”这一目标,以增强党建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引领力为核心,积极推进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经过几年的实践,叶河村彻底改变了贫穷落后、环境脏乱差的面貌,实现了美丽“蝶变”。
问计于民激动力
起初,对于共同缔造,村民不理解、不支持,一定程度存在“我说你做”和“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如何把群众发动起来、共同绘就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同心圆”,村“两委”决定从摒弃闭门搞规划的旧思路开始,村组干部与驻村工作队、规划团队一起,入户走访村民、召开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共同谋划设计叶河小街治理方案。
【资料图】
群众从“看客”转变为“设计者和参与者”,工程得以顺利快速推进。对高矮不一的院墙、不起眼杂物、不显眼的晾衣绳、破损的琉璃瓦、路边菜园,该清理的清理,该搬走的搬走、该移栽的移栽、该换新的换新。群众出工出力不要报酬,自拆猪圈、牛栏、茅棚等30余处,投工投劳190余个。在全村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户户便民小道全硬化,公厕,管网、路网、路灯、自来饮用水全村覆盖。八组田铺湾一村民,自愿出资8万元改建过河的小桥,方便大家行走。共建共享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环境的改善,群众的获得感和积极性也不断提升。
问需于民补短板
环境治理是基础,乡村振兴、群众致富是关键,有了产业,才能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让他们感到有奔头、提劲头、尝甜头。村“两委”干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同围一张桌、同坐一条凳、同谋发展大计,最终确定传承红色基因,文旅融合促一、二、三产业发展的目标。
村“两委”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优势,不断完善李天焕将军故居景区景点建设,在完成“一馆、一园、一故居、一室、一地、一路、两雕塑、两碉堡、四亭子、景区漫步道”李天焕将军故居景区核心旅游资源景点,完成3A景区等级评审申报的基础上,建起多功能的“叶河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叶河风景区电商直播平台”,新建移民新村六栋,大力发展旅游农业,建起旅游观光油菜花带150亩,黄桃、板栗、油茶采摘基地870亩,红苕采挖基地310亩;开通“三同”教学点、民宿入驻,办起“红军饭店”“山河农家乐”农家特色菜餐饮。每年接待旅游观光、休闲、长租、短住游客9.1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5.2万元,吸纳近百名群众在景区务工,每年增收达50余万元,实现群众家门口就业和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双赢。
环境美好,产业兴旺,吸引着本村和外村人来叶河创业。住在县城里的女村民李汉玉放弃县城里的工作,回到村里办起了土特产商店;蔡庙村种田大户李忠良主动要求到叶河村流转土地300亩搞特色采摘。
党建引领促发展
叶河村党支部坚持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坚持把党员派驻在小组上、把党员作用发挥在岗位上,示范开展“五进塆组”,设置党员示范岗,成立党员爱心积分超市,把全体党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利用“三会一课”推进党员领办实事的主动性,做到一名党员一面旗帜。
村党支部还注重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发展动能,建立党员与群众密切联系的“党员联户”沟通机制,做到“一名党员联十户,你有困难我服务”,通过及时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引导群众为村级发展献计出力。通过吸纳能人参股,村民出劳的方式,今年新建红苕深加工场一个,年产值80万元,解决了中小型、个体红苕种植户、自产自食红苕不能变成资金的困难,实现脱贫户、一般村民就近就便就业56人,户平增收1.25万元。通过送优惠政策解读、送流转面积图、送经营环境“三送”活动,大力宣传土地流转经营模式,引进秦桂兰、李保用、李元明等能人,共流转的1268亩土地面积种植水稻。
村党支部还注重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建立村组事务协商共治新模式,让村民在参与中凝聚合力,在共谋中形成共识。择优选聘“两长四员”,78位“两长四员”扛责上肩。坚持引导居民“自己的事自己商、自己的事自己议”,组建村自治服务矩阵“五会一队”(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矛盾调解会、发展理事会和安全联防队),结合“五共”理念开展“五小”工程(小改造、小公约、小服务、小调解、小乡贤),有效提高了居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乡风文明除陋习
美好环境“塑形”,文明新风“铸魂”。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十大陋习”,叶河村以“共同缔造”活动为突破口,大力营造文明乡风,通过建立落实村规民约、开展星级文明户创建、“孝善之星”、文明家庭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全村共评选好婆婆、好媳妇等30余个,悬挂“星级文明户”“孝善之星”牌匾120余个,争做“追星族”已经成为村民的共识。
村“两委”还注重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政治生活馆等平台,通过“干群连心平安微信群”等数字化途径,组织开展“核心价值观进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进农家”等行动,宣传党组织、党员、群众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廉洁文化、乡贤文化、孝善文化,发挥道德榜样示范作用,推动以文育人。去年以来,深入挖掘本村优秀传统文化元素7个,评选先进典型14余人(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农家等活动4次,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净化心灵、涵养情操。
(来源:红安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戎飞】
Copyright 2015-2023 今日质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